北京仁德医院
通知公告

当前位置 > 中医科 > 推拿 >

医院概括

预约挂号

请实名制预约挂号。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祝您身体健康!

在线咨询

针灸推拿方法治疗小儿惊风

发布时间:2013-09-04 16:57 已有136人浏览
重要通知:北京仁德医院医保无需定点即可报销。咨询热线:010-69368999
  惊风,俗名“抽风”,指以猝然抽搐及意识不清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婴幼儿危急病证。分急惊风和慢惊风二类,前者发病急暴,多为实症,后者常为久病而来,虚证为主。首载于《内经》,但本病名则晚见于宋·《太平圣惠方》。
  急惊风病因颇多,常见者有二:或为感受时邪,郁闭于内,化热化火;或为饮食不慎,湿热壅滞,积久生火。火忧清空,致神志昏迷,热极引动肝风而出现抽搐;或火甚炼液为痰,痰热相蒸,窍道不通,心神蒙蔽,发为抽搐。慢惊风多因先天禀赋不足,后天喂养失调,致脾胃阳虚;或因吐泻,或过用攻下峻剂,伤及脾阳,土虚木贼,肝旺生风而发惊厥。亦有温热病后,阴液耗伤,肾阴亏损,肝木失养,发生虚风内动。
  本病症早在《素问·通评虚实论》中,就提到用针灸治疗本证:“刺痫惊脉五,针手太阴各五,刺经太阳五,刺手少阴经络旁者一,足阳明一,上踝五寸刺三针。”之后,在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、《针灸资生经》直至明清的各类针灸典籍以及《幼科全书》等儿科专著中,均有载述。
  在现代西医学中,小儿感染发热所引起的高热惊厥,以及婴儿搐搦症,脑发育不全的无热惊厥等都可归属于惊风范畴。
  【辨证分型】
  急惊风,临床上以惊、风、痰、热四证为特征,现将适于针灸治疗者具体辨为二型。
  (一)热郁生风
  起病急骤,多兼表症,身热抽搐惊厥,有汗或无汗,头痛神昏,呕恶项强,烦燥不安,脉浮数,苔薄黄。
  (二)痰热化风
  壮热烦燥,昏迷痉厥,喉间痰鸣,腹部胀满,牙关紧急,脉数,舌红绛,苔黄赋。慢惊风亦可辨为二型。
  (三)脾阳虚弱。
  形神疲惫,面色萎黄,不欲饮水,嗜睡露睛,大便稀薄,四肢不温,时或抽搐。脉象濡弱,舌淡苔白。
  (四)肝肾阴亏。
  形体憔悴,精神萎顿,肢体拘挛或强直,时有抽搐,伴五心烦燥,大便干结,脉细数,舌光无苔,质红而干。
  【治疗】
  (一)热郁生风
  1.治则:泄热熄风。
  2.处方:大椎、曲池、水沟、十二井。
  3.方义:大椎、曲池重在清泄邪热;水沟通络督脉,止搐醒神;十二井引热下行,平衡阴阳。使用本方,可开经络之壅塞,令火郁发之,风无化源则自止,故能收热退身凉止惊停搐之效。
  4.治法:大椎、曲池施泻法,不留针;十二井以三棱针或毫针点刺出血;水沟宜针尖向上针刺,平补平泻,持续运针至症状改善。
  (二)痰热化风
  1.治则:涤痰熄风。
  2.处方:印堂、涌泉、丰隆、太冲。
  3.方义:印堂属经外奇穴而位于督脉有清热止搐开窍之功;丰隆善化痰祛浊;涌泉为足少阴之井,降火定志;急惊一证,总为引动肝风所致,故取肝经之原太冲以平肝熄风。
  4.治法:印堂施以艾卷雀啄法灸;涌泉刺络出血;余穴用泻法;宜强刺激而不留针。
  (三)脾阳虚弱
  1.治则:温补脾阳,熄风镇惊。
  2.处方:章门、气海、足三里、太冲。
  3.方义:本型系脾虚肝旺所致之虚风内动,取脾之募章门,加气海以温运脾阳;加胃之合足三里以增强健脾助运之力。取太冲以熄风。
  4.治法:气海用艾条灸,太冲用轻泻法或平补平泻法,余穴施补法。
  (四)肝肾阴亏。
  1.治则:滋水涵木,肓阴止痉。
  2.处方:曲泉、太溪、百会。
  3.方义:本型为肝肾阴亏,筋失濡养,而致虚风内动,取足厥阴合穴曲泉配足少阴之太溪补之,以滋养阴液;加百会,则可熄风止痉。
  4.治法:曲泉、太溪用补法。百会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