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下疳的感染过程
软下疳(chancroid)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(又称软下疳杆菌)引起的一种性病,临床以急性疼痛性生殖器溃疡,局部淋巴结肿大、化脓,形成横痃为特点。以往称为第三性病。已明确软下疳是艾滋病感染的促发因素,并易合并梅毒、生殖器疱疹。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卫生条件差的人群中。
软下疳感染过程:
机体感染杜克雷嗜血杆菌后,主要靠多形核白细胞参与清除软下疳局部细菌。别的免疫途径是否参与杀灭细菌作用尚不清楚,如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,补体是否参与了杀灭血清中的杜克雷嗜血杆菌,这个过程可能主要是抗体依赖性的。补体起到增强抗体的作用。细菌对反应的敏感由脂多糖的组成决定。
临床确诊为软下疳时,杜克雷菌抗原免疫印迹吸附试验可以检测到血清IgG、IgM抗体增多。通过血清抗体试验表明存在特异性抗原决定簇。用杜克雷菌作兔皮内感染实验可引起很强的抗体反应,其抗体合成的经过与其他细胞感染相同,而人类产生抗体反应的过程比动物的多。
在整个感染过程中存在有可识别的重要共同抗原。在感染的某一时期存在可识别的共同抗原及个体相关抗原。总之杜克雷菌的免疫应答对宿主本身所起的作用仍不清楚,因为人类可以重复感染。很明显不存在完全保护性免疫。
温馨提示:过去软下疳的发病率仅次于梅毒、淋病,现在由于抗生素的普遍应用,它已成为一种少见病,但全国各地仍有不少病例报道,尤其本病易与梅毒硬下疳及其他阴部溃疡性疾病相混淆,故本病仍不容忽视。
- 上一篇:由软下疳引发的并发症有哪些
- 下一篇:软下疳的皮损特征和危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