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不调好多年
月经失调,也称月经不调,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或者延后、月经周期延长和周期缩短、经量过多、经量过少等等,是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。那么,月经不调好多年怎么回事?北京仁德医院中医科医生介绍:
月经是女性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,由于它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,因此,每个女人的月经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,而且由于病理原因,常常表现为月经不调。女性的月经周期则有很大的个体差异,月经周期少至20天,多达36天,这期间都算正常。但是每次月经的间隔周期不规则的提前或延后都是不正常的,就是所谓的月经不调。
月经不调的临床表现:
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、经色、经量、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,并可伴有头晕、腰酸、小腹隐痛或胀痛、心烦易怒、畏寒喜暖等。
1.月经先期: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,甚至半月余一行,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。
(1)血热内扰:月经量多,色红质粘,夹有小血块,烦热口渴,尿黄便艰,舌质红,苔黄,脉滑数。
治法:清热凉血调经。
(2)气不摄血:月经质稀色淡,神疲乏力,气短懒言,小腹空坠,纳少便溏,舌质淡,脉弱。
治法:补气摄血调经。
2.月经后期:月经周期超过35天,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。
(1)血寒凝滞:月经量少,色暗有血块,小腹冷痛,得热减轻,畏寒肢冷,苔白,脉沉紧。
治法:温经散寒调经。
(2)肝血亏虚:月经量少,色淡无块,小腹隐痛,头晕眼花,心悸少寐,面色苍白或萎黄,舌质淡红,脉细弱。
治法:补血调经。
(3)肝气郁滞:月经量少,色暗红或有小血块,小腹胀痛或胸腹、两胁、乳房胀痛,舌苔薄白,脉弦。
治法:疏肝理气调经。
3.月经先后无定期:月经周期或先或后,均超过7天以上,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。
(1)肝气郁滞:月经量或多或少,色紫红有块,经行不畅,胸胁、乳房及小腹胀痛,脘闷不舒,时叹息,苔薄白或薄黄,脉弦。
治法和方药同月经后期“肝气郁滞”型治法相同。
(2)肾气不足:月经量少,色淡暗,质稀,神疲乏力,腰骶酸痛,头晕耳鸣,舌淡苔少,脉细弱。
治法:补气调经。
4.月经过多: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,而周期基本正常。
(1)气不摄血:经来量多,色淡红,质清稀,或面色苍白,气短懒言,肢软无力,或小腹空坠,舌淡,脉细。
治法:补气摄血固经。
(2)血热内扰:经来量多,色鲜红或深红,质稠粘,或有小血块,常伴心烦口渴,尿黄便秘,舌质红,苔黄,脉滑数。
治法:凉血清热止血。
(3)瘀滞胞宫:经来量多,或多时不净,色紫黑,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,舌质紫暗或有瘀点,脉细涩。
治法:活血化瘀止血。
5.月经过少:经期虽准,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,或经期不足2天,经量少。
(1)肝血亏虚: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,色淡无块,或伴头晕眼花,心悸怔忡,面色萎黄,小腹空坠,舌质淡红,脉细。
治法:养血调经。
(2)肾阳亏虚:月经量少,色淡红或暗红,质稀,腰脊酸软,头晕耳鸣,或小腹冷,夜尿多,舌质淡,脉弱或沉迟。
治法:补肾养血调经。
(3)瘀滞胞宫:月经量少,色紫黑,有血块,小腹胀痛,拒按,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,舌质紫暗或有瘀点,脉细弦涩。
治法:活血化瘀调经。
(4)痰湿阻滞:月经量少,色淡红,质粘稠,形体肥胖,胸闷呕恶,或白带多粘稠,苔白腻,脉滑。
治法:化痰燥湿调经。
对于不同的月经不调,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:
(1)月经不调属血热型的,其症状表现为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,质粘而稠,心胸烦闷,面红口干,咽干口燥,颜面潮红,尿黄便结,舌红苔黄。治宜清热凉血,可服固经丸、清经散胶囊等。
(2)月经不调属血虚型的,症见经期错后,量少色谈,质清稀,头晕眼花,心悸怔肿,少寐多梦,面色萎黄无华,舌淡少苔。治宜补血益气,可服妇科调经片、妇宁丸、八珍益母丸、当归补血膏、八宝坤顺丸、十珍香附丸、宁坤至宝丹、加味益母草膏、妇科十味片、安坤赞育丸、参茸白凤丸等。
(3)月经不调属血寒型的,症见经期延后,色暗量少,小腹冷痛、得热则减,或畏寒肢冷,面色苍白,舌苔薄白。治宜温经祛寒,可服女青春、十二温经丸、女金丹、女宝、艾附暖宫丸、调经丸、温经丸等。
(4)月经不调属气滞型的,症见月经延后,量少色暗有块,小腹胀甚而痛,胸胁乳房胀痛,舌质暗,治宜理气活血,可服七制香附丸、妇科养神丸、妇康宁片、妇宁片、妇宝冲剂等。